2014年10月20日 星期一
2014年10月19日 星期日
民國景德鎮-珠山八友作品
明清兩朝皇家重視景德鎮陶瓷生產,集中全國的人才和物力,保征了皇家官窯景德鎮陶瓷的品質,景德鎮人傑地靈,人才輩出,隨著清朝國力的衰敗,皇家禦窯廠的衰落,一批出類拔萃的優秀民間陶瓷藝術家異軍突起,珠山八友就是其中技藝超群的代表人物。
珠山八友當時的名稱是“月圓會”,就是禦窯廠停燒以後部份流落到民間的粉彩和瓷版畫的高手。這裡的“八友”分 別是:王琦、王大凡、汪野亭、鄧碧珊、畢伯濤、何許人、程意亭、劉雨岑。這其中江西人除外,王大凡、何許人和1904年出生八友中最年輕的藝人劉雨岑分別是徽州黟縣、徽州歙縣、和安徽太平(今黃山市黃山區)人。要再算上徐仲南、田鶴仙,珠山八友實則是十個人。
“珠山八友”似乎成了一定時期瓷器的代名詞。雖然學術界對八人的定位還有一些異議,作品才是品評一切藝術價值的尺規和物件。在王琦、王大凡、汪野亭、程意亭、鄧碧珊、劉雨岑、徐仲南、田鶴仙、畢伯濤、何許人等人中,我們發現的是這樣一個群體共同延續了景德鎮瓷器的餘韻,也是他們使得我們在近代景德鎮的瓷業史上找到了一些自信。
意者請接洽蘇先生0916-135496,看現物較實際,
位置:
台灣
2014年9月12日 星期五
媽祖神尊-宜宮廟收藏或作文物研究
學者研究指出,媽祖是從中國閩越地區的巫覡信仰演化而來,在發展過程中吸收了其他民間信仰(千里眼順風耳)。隨著影響力的擴大,又納入儒家、佛教和道教的因素,最後逐從諸多海神中脫穎而出,成為閩台海洋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北宋開始神格化,被稱為媽祖(當地人對女性祖先的尊稱),並受人建廟膜拜,復經宋高宗封為靈惠夫人,成為朝廷承認的神祇。媽祖信仰自福建傳播到浙江、廣東、台灣、琉球、日本、東南亞(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等地,天津、上海、南京以及山東、遼寧沿海均有天后宮或媽祖廟分布。
近年媽祖在東亞海洋史的研究引出東亞在西方航海地理發現前己有的朝貢貿易、琉球網路及跨國移民史討論,而媽祖信仰圈成為東亞海洋經濟及社會結構形成的歷史見證之一
本堂收藏數尊媽祖神尊古物,橫跨宋元明清,雜誌採訪報導過,有意願交流者,
請洽饗寶堂專員蘇先生0916-135496,實物確認後才準.
請洽饗寶堂專員蘇先生0916-135496,實物確認後才準.
報章雜誌的報導
位置:
台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