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2日 星期四

故宮南院遇見青花彩繪之美---青花瓷最美系列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院,推出「遇見故宮南院」高鐵彩繪列車,這班彩繪列車以明朝永樂年間〈青花龍紋天球瓶〉為主題,在車頭兩側運用瓶身的「三爪行龍」圖案,形塑高鐵闊步奔行、雄武矯健的姿態,車身也點綴青花圖樣。此外,列車上的飲料紙杯、餐巾紙等,也加入青花設計元素,讓旅客可隨處遇見青花之美。

 http://www.mdnkids.com/news/?Serial_NO=95606

歷朝各代青花瓷香爐/碗盤/筆筒/花瓶/酒杯/甕/筒/罐/種類繁多,

意者請洽:蘇先生0916-135496

email: shenthreearts@163.com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AA
AB
AC
AD
AE
AF
AG
AH
AI
AJ
AK
AL
AM
AN
AO
AP


 AQ
AR
AS

青花瓷器具-正老件

香爐/筆筒/缸/水仙盆




 意者請聯繫蘇先生0916-135496
email: shenthreearts@163.com












天目茶碗-正老件



天目茶碗是源於中國宋朝的一種茶碗,深受宋朝朝廷及文人雅士的喜愛,其猶如玄黑幽妙不可測的星空,在光線的照射下卻隱約反射出炫亮的光彩,在不經意間綻放其美,含蓄而內斂。宋朝時期日本僧人至中國求法,尤其浙江臨安縣境的天目山內寺院林立,許多日本僧人來此修行。天目山分東西兩支,高聳雄峙,相傳在兩巔峰上各有一池,左右張望,故稱天目。日本僧人歸國時帶回寺院內學習到的茶禮、茶儀和茶器,因其攜回的黑釉茶碗是從天目山中的寺院帶出,故將帶回的茶碗稱為天目碗。
宋朝時期朝廷、民間飲茶風氣興盛,並改以與唐朝煮茶法(水與茶同煮)不同的飲茶方式,即點茶法(煎水不煎茶)為主的飲茶方式。北宋中期以後,朝廷、士大夫間更流行一種由民間興起的「鬥茶」之風,並普及社會各階層,並深深影響日本茶道的發展。
當時,陶藝燒製技術成熟,使得黑釉出現了多種樣式,例如建窯的兔毫盞、油滴釉盞、曜變天目盞和鷓鴣班盞,吉州窯的木葉紋盞、玳瑁釉盞、剪紙貼花盞等紋飾。當中以兔毫盞最為著名,在建窯遺址中出土相當多。宋徽宗《大觀茶論》中所謂「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茶盞是青黑色最好(黑中帶藍),有條狀兔毫為上品。
建盞碗型多為大口小足,有敞口型、斂口型、撇口型及束口型,宋朝除黑釉茶碗以外,宋朝時期名窯林立,著名者為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和定窯,製作如 青瓷碗、醬釉碗、白釉碗等,其中汝窯青瓷碗胎薄質密,天青色釉彩猶如玉石般的質感,出品稀少珍貴。而鈞窯燒製玫瑰紫、海棠紅等窯變的各種顏色,釉色美且豐 富,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之喻。
天目茶碗反映宋代陶瓷美學中有強烈的哲學因素,官方和貴族喜愛內斂、寧靜、含蓄的表現方式,強調一種內心的感受,民間則重紋飾,尤其是文字的裝飾,這兩種審美,構成了宋代陶瓷美學的豐富多彩。

 有興趣者請連繫 蘇先生 0916-135496  email : shenthreearts@163.com

  A



B

C

D

E

F

G






2015年6月3日 星期三

串珠(念珠,手珠,長念珠)-琥珀/象骨/墨玉/檀香/菩提子/橄欖核

串珠(念珠,手珠,長念珠)-琥珀/象骨/墨玉/檀香/菩提子/橄欖核
蘇先生0916-135496

墨玉

橄欖核


 檀香木

 沉香木


琥珀炒作
 蜜蠟紐扣

 紫檀木


綠松石

菩提子

蜜蠟
 蜜蠟
 蜜蠟
 象骨